在3月29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5)上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,去年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在有序推进,汽车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扩大,成为创新引领、数据驱动、协同高效、韧性安全和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新型现代产业化集团。
万钢介绍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86.6万辆,在新车总销售量中的占比达到了40.9%;公用充电桩保有量达到了357.9万台,私用桩保有量达到了923.9万台;5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。从产业集中度看,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总销量达到了85.4%,排名前五的动力电池企业的总销量达到了84.5%。
截至到2024年底,智能驾驶的基础设施发展,全国共有20个城市和城市联合体开展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,5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,开放测试道路达到了32000多公里,共发放测试示范牌照8100张,测试里程已经超过了1.3亿公里。
“传统车企在快速转型,新势力也在不断提升。重要的是,在系统和部件当中,动力电池、电驱动、电动控制、电动转向等供应链正在形成。基础建设方面,充电、超充、换电都有一批新的企业融入进来。”同时,芯片、软件等相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起来,对于产业更新所需要新的芯片,特别是智能驾驶的芯片,给予了很好的支撑。
万钢指出,应拓展赛道,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升级。如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还需要继续扩展,来推动全域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。“面向下一步,我们应该继续推动氢能高速长江经济带氢走廊的建设,以氢能交通,结合清洁的氢能,在精细化工、电子半导体等高附加值的领域,多样化的应用为牵引,来降低清洁氢的应用成本,优化绿氢的应用环境,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更大规模的跨区域应用。”
万钢强调,下一步重点将是推进产品智能化到产业智能化,尤其是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,要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来构建云端计算平台,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实现协同,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。
他还指出,目前液态动力电池、固液混合电池、全固态电池都在同时铺开,目前我们还要不断拓展液态动力电池的提升前提,推动它的本征高安全、全气候、高比能液态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。面向未来,我们还要加强锂硫电池、锂空气电池、稀有金属等一些新的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,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也就是无论从近、中、远,包括现在的基础研究,我们都应该全方位的部署。
万钢还透露,今年9月将在海口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,推动国际交流平台的全面发展,使中国汽车产业不断走向国际舞台。